参考/参考:
[1]马炳建。
中国古代建筑木结构建筑技术[M]。
北京:科学出版社,1992。
马宝
中国古代木工技术[M]。
北京:科学出版社,1992。
(中文)[2]赵俊海,于茂宏,杨松岩等
中国古代木结构有限元动力分析[J]。
土木工程杂志,2000,33(1):32-35。
ZhaoJH,YuMH,YangSY等
西安有限元高速门科学客户上层建筑的动力分析[J]。
土木工程学报,2000,33(1):32-35。
(中文)[3]FangDP,IwasakiS和YuMH。
中国古代建筑结构-I:实验研究[J]。
结构工程学报,2001,(11):1348-1357。
[4]FangDP,IwasakiS和YuMH。
中国古建筑结构Ⅱ:动态特征[J]。
结构工程学报,2001,(11):1358-1364。
[5]姚伟,赵洪铁,葛洪鹏。
建筑物中旧木结构连接特性的实验研究[J]。
机械工程,2006,23(10):168-172。
YaoK,ZhaoHT,GeHP。
榫the特征参与建筑物历史建筑的实验研究[J]。
机械工程,2006,23(10):168-172。
(中文)[6]谢其芳,赵洪铁,薛建阳。
中国古代建筑木结构加固的实验研究[J]。
土木工程杂志,2008,41(1):28-34。
谢庆芳,赵海涛,薛继元。
加强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尖峰耦合的试验研究[J]。
中华民用杂志,2008,41(1):28-34。
(中文)[7]GB50165-92,旧建筑中木质建筑的维护和加固技术规范[S]。
北京:中国建筑工业报,1993。
[8]GB50005-2003,木结构设计规范[S]。
北京:《中国计划报道》,2003年。
[9]周干,严卫明,周西元,等。
旧建筑装甲接头的抗震性能试验[J]。
振动,测试与诊断,2011,31(6):679-684。
ZhouQ,YanWM,ZhouXY等
中国科学家在榫眼板上的抗震性能[J]。
振动学报,2011,31(6):679-684。
(中文)[10]高大峰,朱松涛,丁新建。
西安永宁莫尼亚建筑结构及抗震性能分析[J]。
山东大学学报:工程版,2013,42(2):62-69。
GaoDF,ZhuST,DingXJ。
YongningGatee的结构和抗震性能分析记录了西安的一座监测塔[J]。
山东大学学报:工程科学,2013,42(2):62-69。
(中文)